对于狩猎场来说,为客人提供良好的服务是最重要的。每当一个国外狩猎团到达之前,狩猎场都要派人提前一星期去狩猎区踩点,摸清动物出没的规律。
客人进山时,狩猎场要按1∶3的比例配备导猎员,并提供猎枪、猎犬等。如果来的狩猎者太多,就要从其他地方请民间猎人来担任导猎员。
按照国际狩猎惯例,狩猎者要遵循“打公不打母、打老不打幼”的原则,只能猎杀老弱病残公的猎物。这个时候导猎员的作用就非常大,“他们知道什么能打、什么不能打,会提醒那些狩猎者,国际猎人也知道这个规则,不会乱杀。”
“大多数猎手不会轻易开枪。他们在追赶猎物的同时,还对动物的习性进行研究,积累狩猎经验。一般的狩猎期有7天左右,只能住在山上,这也是对野外生存能力的一种体验,富有刺激性。”
打到指定的猎物,就意味着狩猎活动结束。按照惯例,狩猎场负责给每位客人烤制1公斤猎物,并按客人要求制作动物的头、角标本,并代办海关出口等手续。
在郴州市旅游协会副会长雷荣看来,国际狩猎者是通过这种参与性很强的活动,来感受一种古老、神秘而又刺激的狩猎文化。
“狩猎并不是开枪打到猎物这么简单,每个国家的狩猎文化都不同,很有讲究的。”雷荣说,比如日本的狩猎者,上山之前要举行烧香、敬神仪式。西欧猎人则有一种习俗,他们猎取大型野生动物后,喜欢将猎物头部标本悬挂在大门口,以显示其身份地位。